葡萄进入成熟期后,常会出现果粒变软脱落的现象,原因多种多样,但结果却出奇的相似,轻则葡萄商品性受到影响,重则产量大打折扣,果农几个月的辛苦也随之化为泡影。葡萄软果掉粒的主要原因
01、密植、超标施肥

密植栽培,枝条密布,叶片相互错叠、掩盖,葡萄行间密不透风。枝、叶消耗大量养分并抢夺葡萄果实内的营养,果实因营养元素缺失而发生软果。

葡萄膨果至转色期过度施用化肥,超量使用速效化肥,易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,危害吸收根生长,至使吸收根缺氧坏死,养分供应不足形成软果。
若偏施氮肥,还会抑制葡萄对钙肥的吸收,导致枝梢生长过于旺盛,叶片“抢”走了大量的钙,导致果实缺钙,引起软果。
02、葡萄受涝害,排水不及时
前段时间的连续降雨导致许多葡萄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涝害,果园内多处积水,土壤黏重不透气,根系大量死亡,致使植株营养供给失调,整株枯萎或枝条枯萎,从而造成果实营养不良而发生软果。

03、促早,葡萄需冷量不足
需冷量是指打破落叶果树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时数。不同品种的葡萄需冷量也不同,但普遍都在1000小时以下,欧美品种的需冷量普遍比欧亚品种的要高。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的需冷量基本是固定的,日光温室常种植的品种,夏黑850小时左右,藤稔800小时左右,红地球是750小时左右。大多数葡萄经过25~30天左右的休眠。例如苏北温室促早栽培,盲目提前扣棚升温,认为升温早,成熟就越早。导致葡萄需冷量严重缺乏。

04、挂果过多,过分追求高产
不修花,不疏果,串型偏大,1根枝条挂2串果,枝产、株产过大,无营养枝,树上有个花序就留几串果,超出葡萄树的合理负载量,叶果比下降,叶片不能制造充足的养分用以果实转色成熟,果实含糖量降低、变酸、果肉细胞变软,严重时则会引起葡萄水罐子病。

05、中量元素缺失
硼除能促进葡萄花粉管萌发和增长及授粉受精,提高坐果率,减少无籽小果,提高产量外,提高含糖量,改善浆果品质。缺钙会引起果实硬度下降,耐贮性差等。
若葡萄花期未适时补充硼肥,或幼果期至果实成熟期没有补钙或者补钙次数不够,易导致果肉细胞壁强度不够,果实内果胶减少、硬度降低,乙烯产生增多、呼吸增强、果实成熟加快、易软化开裂。

06、病害原因
水罐子病、白腐病、溃疡病、房枯病等均会引起葡萄软粒脱落。此外,其他的病虫害若防治不及时,会导致叶片、根系等受损,致使树势下降严重,植株营养供给失调,引发枯萎型软果。

如何减少软果
一、适度种植 合理摘心
根据品种差异合理选择种植密度,避免密植。保证园区光线良好通透性,果实着色期注意摘心打头,一般要求留一叶摘心,保证叶片正常营养供给。
二、合理用水
进入夏季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,可以有效减少棚内高温或连续阴雨等造成葡萄树势衰弱、软果、裂果的问题。葡萄硬核后注意及时补充钾钙肥,一般采用地下施肥(滴灌、冲施等),但在雨水过大的情况下,冲施很大程度上都被雨水冲走,造成土壤养分不足。所以在这种情况可叶面喷施以色列海法保力柑150倍液或海法磷酸二氢钾800倍液。对于因土壤盐渍化引起的软果,建议淋施2~3次爱诺森生物刺激剂1000倍液,配合海法钾钙来改善土壤环境,促进根系生长。
三、合理促早,及时补充葡萄需冷量
葡萄除了正常达到需冷量外,还可通过使用破眠剂进行打破休眠处理,有数据显示,一般可以代替20%的需冷量,常见的葡萄破眠剂主要成分以石灰氮、单氰胺为主,主要是促进葡萄休眠中生长抑制物ABA(脱落酸)提前降解,一定程度上代替低温需冷量的生物学效应。
四、控制产量
做到花前一周修花,“掐肩去尖”,即时摘去副穗,掐掉穗尖,留下12-15个枝梗。在盛花后15天开始进行疏果。剪去过紧的果,内向果。参照藤稔、巨峰等大粒品种每穗保留40-50粒,夏黑保留60-80粒。强枝条只留1串果,弱枝不留果,留足营养枝和预备枝。
五、合理用药
很多地区在转色以后就不会继续用药,其实不用药、少用药在于食品安全卫生上确实好事,可是问题来了的时候,可能造成更加不安全不卫生的用药,所以要合理用药,转色初期还是要提前用药预防即将到来的病害。
六、及时处理
转色初期如发现软果苗头,及时剪除串型偏大和有软化风险的果串,控制株产,以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。